More issues

为了在 Safari 中愉快地摘录文章,我开发了「obsidian-highlighter」扩展

Obsidian 已经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热门「知识管理」工具,关于 Obsidian 的使用可以看一下我在少数派的系列教程《玩转 Obsidian》。在 Obsidian 使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文章摘录」。 在《玩转 Obsidian 05:如何进行阅读及摘要》中介绍了一款 Chrome 下的扩展 「Roam-highlighter」可以很方便的帮我们将网页内容摘录到笔记中。 这款扩展一直都是配合 Obsidian 使用的利器,但是我平时的主力浏览器是 Safari,就在想有没有办法在 Safari 上进行同样操作,这样我的工作流就比较顺畅,不用经常在 Safari 和 Chrome 来回切换。 于是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开发 Safari 浏览器扩展,经过一番折腾,终于顺利上架Mac App Store,所以今天就在少数派跟大家介绍一下插件的使用。 开始 Obsidian-highlighter 是一款 Safari
11 min read

vol.02 - 斯多葛练习,哲学的看待自信

简单的斯多葛练习 人类痛苦的一大来源就是「不可控但又想有所得」,许多人陷在这个「迷局」里不自拔。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一名「极客」更习惯找一些「简单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 C Chakrapani [https://medium.com/u/f0f264fdffb0?source=post_page-----cd0af59fe2bb-----------------------------------] 博士(《The Stoic Magazine | 斯多葛》杂志主编)在文章《The Trichotomy Fallacy. The Stoic dichotomy | by C Chakrapani | Stoicism —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 Medium [https://medium.com/stoicism-philosophy-as-a-way-of-life/
5 min read

vol.01 - 解题思维锻炼,如何科学的减慢时间,玩转 Obsidian

解题思维锻炼 解题思维,很多人理解就是我们做数学题的思路,其实不然,它不只是数学问题,实际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可以参考。 常见的解题思路 * 研究未知量法:例如一头熊,往北往南再往西分别走 1 公里回到了原点,请问熊是什么颜色的。这里的未知量包括原点,方向。 * 通过分析,未知量「方向」有三个:北、南、西;未知量「原点」。满足这两个未知量在地球上只有「极地」。再加上这道题就不难推断出来熊是北极熊。 * 类比法:将抽象的内容类比成形象的内容,例如爱因斯坦将时间类比方向坐标轴,重点是「用熟悉的东西理解陌生的东西」。 * 画图法:当没有思路的时候,能画图就画一画,这样可以找思路。重点是「一切东西能画图的就画图」。 * 分解法:例如马斯克想要去火星,分析了一下,需要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 2w 倍。有了这个目标,在一步步做,例如自己生产火箭控制成本,将火箭载人提升到 10 人+
5 min read

16寸 M1 MacBook Pro 初体验

好久没有为了一个「数码产品」等这么久了,越等我就越焦虑,为了慰藉心灵,每天查很多资料研究这台 MBP,于是顺便做了一期播客《我的数码生活 - 不酷但很 Pro 的 MacBook - 闲者时间 [http://xzsj.vip/episodes/21mbp]》 终于,昨天电脑到了「营业网点」由于单位不上班不配送,我实在等不下去了,自己驱车跑到营业点取件拿了回来。今天简单跟大家唠唠感觉吧。 先贴一张配置截图: 浓浓的复古设计 外观圆润,机身略厚(跟同时的 15 MBP 比了一下基本上「厚了一个屏幕」的样子),自带 Magsafe 磁吸快充,回归的 SD卡槽和 HDMI,这一切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复古」。 Jony Ive 还在的时候,Apple
7 min read

玩转 Obsidian 07 :自动化「间歇式日记」

在系列的第三期文章《玩转 Obsidian 03:如何记录「间歇式日记」》中介绍过如何通过「间歇式日记」管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间歇式日记」是著名的生产力教练 Coach Tony在2017 年发表的《Replace Your To-Do List With Interstitial Journaling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文章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间歇式日记」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集中精力更聪明的工作。「间歇式日记」既不同于常规的「日记」,也不同于常规的「任务管理软件」,它更强调围绕着「工作流」打造一个「正反馈描述」从而提高「生产力」。 「间歇式日记」的运作方式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总结: 在每个「工作间歇」,以「时间戳」为单位,采用类似「日记」的形式做的笔记。
29 min read

玩转 Obsidian 06:如何用 Obsidian 进行渐进式总结

在上一篇《玩转 Obsidian 05:如何进行阅读及摘要》中介绍了如何使用 Roam-highlighter 搭配 Obsidian 完成「知识循环」的「阅读和记录」环节,今天将继续介绍「知识循环」的「整理环节」。 知识循环指的是以「写作」为唯一目的的「知识管理」方式,在「写作」的过程 中经历阅读/记录/整理和输出 TIAGO FORTE 在他的文章《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Designing Discoverable Notes | 渐进式总结:设计可发现笔记的实用技术》中提出「现阶段知识管理的困难」: 在数字世界,你可以获取任何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
24 min read

fuzei(风景) & 发现城市的角落

fuzei 是什么 「fuzei」在中文世界并没有特别贴切的解释,经查阅发现 japanese-wiki-corpus 中有一段专门的介绍: Fuzei 是日本自古以来存在的一种审美感觉。一般来说,它意味着物体被野生的自然界长期恶化,或者我们在日本四季本身创造的脆弱、简单或空虚中发现一些美、omomuki(味道、意义)或情绪,并在我们的头脑中感受到它。同时,我们通过感受它使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有时也会搅动我们的心灵,使它们变得丰富。 事实上在日语中「fuzei」也很难给出定义: "fuzei " 一词也可以用来指有关一个人的个人历史、教育或审美感觉的事项,所以它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词,无法精确定义。 我是通过日本摄影师「Ryota Kajita / 梶田亮太」的城市摄影集知道「fuzei」这个词的,他试图通过摄影表现出一种感觉,并将这种感觉称之为「fuzei」。 图片来自:Ryota Kajita / 梶田亮太 - Photographer - 2015_
3 min read

写于北京初秋的随笔

北京的秋天今年算是来早了,8月底已有凉意,随着阵阵秋雨,天气也日日渐寒,每天出门都要考虑是否要添衣保暖了。 在北京十几年最喜欢北京的秋天,每当走在深秋的北京,简直是走入画中一般,大街小巷层林尽染,红的黄的紫的交相映辉,如果能趁着假期再去一趟郊区,那才是童话的世界。 今天路上随手拍了几张初秋的照片,已经有了些许影子,盼望着深秋快些来临,能够早日一睹风采。 路上的心情 很多朋友听说我单程 80km 通勤之后大都会竖起大拇指然后发出一声感叹(太辛苦了),其实我自己习惯了觉得还好,只不过每天到家时间晚一些而已。 其实每天上下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例如在初秋的早晨,把车停下欣赏层层叠叠的远山和飘飘渺渺的雾气,收拾好心情再走入现实生活。 除了欣赏沿途风景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又例如用「喜马拉雅」听着喜欢的 Podcast,或者打开 YouTube 听感兴趣的频道,再或者喊一声「hi ,siri 随机播放音乐」打开一段心情,总之一路上并不辛苦,反而是多了很多「心情时刻」。 今天是一段简单的随笔,十几二十分钟写就,日后希望能有更多心情来更新。 > Published on 2021.
2 min read

玩转 Obsidian 05:如何进行阅读及摘要

「玩转 Obsidian」系列会持续更新使用 Obsidian 进行知识管理的文章,如果你对此系列感兴趣可以关注少数派的专栏「知识管理之术」。 在上一篇《为什么推荐使用 Obsidian 做知识管理》文章中分析了个人在知识管理上经历的三个阶段: * 阶段 1:以收集为目的的「知识管理」 * 阶段 2:以整理为目的的「知识管理」 * 阶段3:以「知识循环」为目的的「知识管理」 显然目前正处在「阶段3」:知识管理要以「知识循环」为主要目的。 所以本篇打算跟大家聊聊「知识循环」中的前两个环节「阅读」和「记录」。 阅读:在「立即文化」流行的当下如何找到优秀的内容 当今社会「快速消费」已是社会共识,每个人都没有时间或没有精力去掌握更多的内容,仿佛谁能够快速将「精髓」喂给消费者谁就能胜出,不可否认这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总觉得这样是不正常的,在去年的一篇推文中探讨过这个问题:
14 min read

Subscribe to 闲者时间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email protected]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