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 - 解题思维锻炼,如何科学的减慢时间,玩转 Obsidian

vol.01 - 解题思维锻炼,如何科学的减慢时间,玩转 Obsidian

解题思维锻炼

解题思维,很多人理解就是我们做数学题的思路,其实不然,它不只是数学问题,实际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可以参考。

常见的解题思路

  • 研究未知量法:例如一头熊,往北往南再往西分别走 1 公里回到了原点,请问熊是什么颜色的。这里的未知量包括原点,方向。
  • 通过分析,未知量「方向」有三个:北、南、西;未知量「原点」。满足这两个未知量在地球上只有「极地」。再加上这道题就不难推断出来熊是北极熊。
  • 类比法:将抽象的内容类比成形象的内容,例如爱因斯坦将时间类比方向坐标轴,重点是「用熟悉的东西理解陌生的东西」。
  • 画图法:当没有思路的时候,能画图就画一画,这样可以找思路。重点是「一切东西能画图的就画图」。
  • 分解法:例如马斯克想要去火星,分析了一下,需要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 2w 倍。有了这个目标,在一步步做,例如自己生产火箭控制成本,将火箭载人提升到 10 人+,将火箭改为可回收火箭等等,就达到目的了。

两种「找思路」的方法

如果用以上四种方法都无解,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找一下「思路」。

  • 特例法:例如发票账单一下子找出错误,只计算个位数就能大概知道了。还有 ABC 选择题,带入排除。
  • 逆向思维:例如河边两个桶,大桶 9 升水,小桶 4 升水,怎样能称出来 6 升水?正向推导发现很难,我们不如逆向思维推导:
  • 逆向思维,要像称6 升,小桶不够,只能用大桶(一半是一个很难计量的单位),大桶要想称重 6 升,就需要倒出来 3 升,再继续推导,如何精确倒出来3 升?只需要小桶里有1升(这是一个要满足的条件),然后用大桶水往小桶里灌水,当小桶满了,就说明大桶倒出来3升了(意味着大桶还剩6升)。我们继续推导,怎样让小桶里剩下一升?通过观察 9=4*2+1,这样大小桶倒腾两遍就能实现了。

如何让时间变慢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时间很慢》文章提到了几个观点:

我们对时间「长短」的认知,是和我们经历过的时间作对比产生的。例如10岁小孩子因为新冠被隔离一年,占他所有时间的 10%,而我所有时间的10%是3年,3年的隔离生活,一定很漫长。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常规活动的记忆时间要比非常规活动的要短。

  • 换句话说,我们每天坐着重复的事(上班/下班/见同样的人,说同样的话,即所谓的「舒适区」),大脑就会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一闪而过(也就是感觉「时间过得快」)。
  • 而如果我们每天都有新鲜事清(离开舒适区),大脑会产生丰富的记忆片段(也即是感觉「时间变得慢」)。

所以,要想科学的「让时间变得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自己离开「舒适圈」,自然就会感觉很丰富,感觉时间变慢了。

玩转 Obsidian

自从完成了《玩转 Obsidian 07 :自动化「间歇式日记」》后一直没更新,其实并没有忘了这个系列,接下来有几个打算:

  1. 移植 Chrome 插件Roam-highlighter到 Safari,在基本满足的基础上,结合 URL-Scheme 或「快捷指令」和 Obsidian 打通,自动化实现《玩转 Obsidian 06:如何用渐进式总结笔记,把知识交给未来的自己》 ,目前已经在「代码迁移中」。
  2. 继续准备下一篇文章,打算围绕着「创意输出」进行设计,将 Obsidian 打造成一个适合「创意输出」的平台,中间可能要解决几个问题:
  3. 快速录入问题( Obsidian 目前不支持或不好实现)。可以考虑结合 Drafts、keyboard Maestro、备忘录等工具。
  4. Obsidian 工作区的使用
  5. 创意工作流等

总结

今天的文章算不上典型的「文章」,其实是因为今天收到了 Medium 上的第一个 newsletter 订阅,于是想着该做点什么,所以有了这一篇,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和订阅。

Read more

八小时听歌制

八小时听歌制

最近总是感到一种困惑:如何能够在当牛马的同时,找到一丝丝生活的快乐感?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无聊的生活循环,为日常带来一些新的活力和期待? 2004年,第一次接触到 Mp3 ,小小的方块,一百首歌,随时随地听歌。那时候我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是 唱跳 Rap 和打篮球,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一边打篮球一边听歌该有多幸福啊。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硬件限制不在了,当然我身上的硬件(老腰)也不敢打球了,无尽的工作中,迎来了快乐的「八小时听歌制」~~~先介绍我的设备,打造出一个高续航、无干扰(指的是不干扰别人)听歌环境。 最近流行这种夹耳式的真无线耳机,在 Bose 和 韶音之间犹豫了半天,趁着 618 入手了韶音的这款 OpenDots One,有点像女生的耳夹,小小一个夹在耳朵上,即避免了入耳带来的对耳道的伤害,同时还不耽误听到办公室里的八卦(主要是聊工作),这真是理想中的办公耳机。iPod Classic 也非常给力的没有电量焦虑,充一次电能用

By 王掌柜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今天北京的温度 34° 属于高温但还没有酷热,临时起意打算进行一次暴汗冒险。 打算围着公司近的一个小树林来上3公里,这样即锻炼了身体,又不用午休了,还能剩下些时间阅读和随便写写。 在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耳边放的是何伟(美国人)写的《江城》这本书。 江城 大概十年前就读过何伟的《寻路中国》,当时的阅读体验不错,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的所见所思都做了分享,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的变迁。这本《江城》记录了何伟在1996年作为和平队志愿者,在四川涪陵一所师范学院教英语的两年经历。 这种书有一个专门分类「纪实文学」,他不是小说,但是也有一些演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碰撞。从他的视角看去,中国人的面貌、思想、行为仿佛都是生动的画面在展示,让我重新思考我真实经历过的90年代。 这几天打算继续暴汗,还会持续把这本听下去(喜马拉雅有) 90年代的夏天 思维跳跃,让我回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夏天,这里的关键字是九十年代(当然来自何伟老师的《江城》)和夏天。夏天是因为我在小树林散布的时候,一种味道油然而生,说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一些感觉

By 王掌柜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是我尝试了近一年的小专栏,它的内容多来自我日常的间歇式日记积累的内容,最近审查 OmniFocus 才发现好久没更新了,趁着 Craft 新鲜劲还在,更新一波~~~ 阅读 最近集中阅读了《乔布斯传》到《成为乔布斯》,感悟颇多,一些碎片记录在笔记中,今天有机会正好也系统的总结一下,相关碎片笔记: * 乔布斯传笔记 * 成为乔布斯笔记 为什么「乔布斯传」值得反复阅读 我一直反感名人传记的阅读,主要有些传记打着名人的旗号出版,但是内容事实性不高,存在明显的杜撰成分,通常见了名人传记下意识的选择敬而远之。让我改变这一点的正是这本《乔布斯传》。 我其实很早(2004年)就知道 Apple 的 Mac 电脑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心中深深的刻下了「昂贵」的烙印,从不敢奢想自己能拥有一台 Mac,直到 2010年,这一年对我很重要。 10年自己由 C/S 转码到

By 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