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MacBook Ari 你需要知道的 7 件事

M1 MacBook Ari 你需要知道的 7 件事

新的 M1 MacBook Ari 已经用了几周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感觉,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果你想了解 M1 MacBook Air 必须知道的 6 件事。

外观设计

M1 MacBook Air 的外观设计和前一代是一样的,尺寸相同 0.41–1.61x30.41x21.24cm,重量相同 1.29 kg 。屏幕都是 13.3 寸 2560x1600 LED 背光视网膜显示屏(M1 Mac 更宽的 P3 色域)。

摄像头和扬声器

摄像头也都是相同的 720p(M1 的稍好些),支持杜比 Atmos 的宽大立体声扬声器。

接口

M1 MacBook Air 和上一代比接口数都是两个,唯一不同是 M1 版的是两个Thunderbolt 4/USB-C,而上一代是Thunderbolt 3/USB-C,对普通用户来说可以理解他们性能和功能是一致的。本篇不做详细功能对比。

风扇

M1 MacBook Air 另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风扇,这让我想起来曾经心心念的 2015 款 New MacBook,当时其无风扇和轻薄的设计让我折服,唯一不好的体验就是处理器(使用的是 Intel 低压处理器)性能有些差,稍微运行多一点软件就卡顿。而 M1 MacBook Air 却没有这个问题,不但不卡顿,其性能还超高,在某些方面轻松秒掉我手里的 2018 款 15 寸高配 MacBook Pro 。

续航

M1 MacBook Air 的续航也是所有 MacBook Air 中续航最好的,官方宣称可以到 18 小时,我自己测试在正常持续的使用下 9-10 小时是没有问题的(连续使用包括 Spotify、YouTube 视频、视频会议、打字查资料、网页浏览器、安装各种应用,Dropbox 同步)。

其他

Touch ID 传感器、Force Touch 触控板,以及替代「蝴蝶键盘」的全新键盘。
MacBook Air 都没有 TouchBar(个人觉得用处不大)

芯片

当然最重要的革新就是这个 M1 芯片了,经过苹果重新设计的 M1 芯片,创造性的将 CPU、GPU、神经引擎集中在同一块芯片上,借由「统一内存」的高效和RISC 架构的合理,M1 提供了非常高效的性能。

Read more

八小时听歌制

八小时听歌制

最近总是感到一种困惑:如何能够在当牛马的同时,找到一丝丝生活的快乐感?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无聊的生活循环,为日常带来一些新的活力和期待? 2004年,第一次接触到 Mp3 ,小小的方块,一百首歌,随时随地听歌。那时候我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是 唱跳 Rap 和打篮球,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一边打篮球一边听歌该有多幸福啊。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硬件限制不在了,当然我身上的硬件(老腰)也不敢打球了,无尽的工作中,迎来了快乐的「八小时听歌制」~~~先介绍我的设备,打造出一个高续航、无干扰(指的是不干扰别人)听歌环境。 最近流行这种夹耳式的真无线耳机,在 Bose 和 韶音之间犹豫了半天,趁着 618 入手了韶音的这款 OpenDots One,有点像女生的耳夹,小小一个夹在耳朵上,即避免了入耳带来的对耳道的伤害,同时还不耽误听到办公室里的八卦(主要是聊工作),这真是理想中的办公耳机。iPod Classic 也非常给力的没有电量焦虑,充一次电能用

By 王掌柜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今天北京的温度 34° 属于高温但还没有酷热,临时起意打算进行一次暴汗冒险。 打算围着公司近的一个小树林来上3公里,这样即锻炼了身体,又不用午休了,还能剩下些时间阅读和随便写写。 在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耳边放的是何伟(美国人)写的《江城》这本书。 江城 大概十年前就读过何伟的《寻路中国》,当时的阅读体验不错,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的所见所思都做了分享,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的变迁。这本《江城》记录了何伟在1996年作为和平队志愿者,在四川涪陵一所师范学院教英语的两年经历。 这种书有一个专门分类「纪实文学」,他不是小说,但是也有一些演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碰撞。从他的视角看去,中国人的面貌、思想、行为仿佛都是生动的画面在展示,让我重新思考我真实经历过的90年代。 这几天打算继续暴汗,还会持续把这本听下去(喜马拉雅有) 90年代的夏天 思维跳跃,让我回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夏天,这里的关键字是九十年代(当然来自何伟老师的《江城》)和夏天。夏天是因为我在小树林散布的时候,一种味道油然而生,说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一些感觉

By 王掌柜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是我尝试了近一年的小专栏,它的内容多来自我日常的间歇式日记积累的内容,最近审查 OmniFocus 才发现好久没更新了,趁着 Craft 新鲜劲还在,更新一波~~~ 阅读 最近集中阅读了《乔布斯传》到《成为乔布斯》,感悟颇多,一些碎片记录在笔记中,今天有机会正好也系统的总结一下,相关碎片笔记: * 乔布斯传笔记 * 成为乔布斯笔记 为什么「乔布斯传」值得反复阅读 我一直反感名人传记的阅读,主要有些传记打着名人的旗号出版,但是内容事实性不高,存在明显的杜撰成分,通常见了名人传记下意识的选择敬而远之。让我改变这一点的正是这本《乔布斯传》。 我其实很早(2004年)就知道 Apple 的 Mac 电脑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心中深深的刻下了「昂贵」的烙印,从不敢奢想自己能拥有一台 Mac,直到 2010年,这一年对我很重要。 10年自己由 C/S 转码到

By 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