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谷歌不太乐观的关系

欧洲和谷歌不太乐观的关系
事情起源于2017念欧盟对谷歌的反托拉斯调查,最后以罚款24.2亿欧元结束。今年夏天谷歌再次收到欧盟的罚单「由于 Android 手机在每一台设备上默认捆绑了应用商店」,这一严重违法行为创记录的罚款43.4亿欧元。

事情如何发生的

我们再往前倒一下,Android 作为一款免费的开源操作系统,向各大手机制造商开房怀抱,迅速成为了占有量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但是随着 Android 市场的壮大,麻烦也越来越多:

  • 不规范的应用
  • 不规范的界面设计
  • 各种莫名的错误和崩溃

谷歌在2014年重新调整规则,要求厂商强制捆绑 Google Play 和 默认搜索引擎设置为 Google,这一行为使得 Android 系统规范起来,手机系统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是这也触犯了「反垄断监察系统」。上边提到的欧盟的罚单就是佐证。

最新的消息,Google 高级副总裁 Hiroshi Lockheimer 在博客中提出:

Since the pre-installation of Google Search and Chrome together with our other apps helped us fund the development and free distribution of Android, we will introduce a new paid licensing agreement for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shipped into the EEA

大意是 Google 可能推出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新付费许可。为了遵守欧盟的裁决,Google 现在向制造商收取 Play 商店许可费,该商店将提供对 Gmail、Youtube和 Google 地图等核心应用的访问权限。单独的可选捆绑包将添加 Google 搜索和 Chrome。

这是一个「全输」的结局,10月29日变更生效后,制造商将面临三种选择:

  • 使用 Play 商店和所有 Google 应用构建设备(全家桶)。
  • 使用 Play 商店和所有 Google 应用构建设备,但搜索和 Chrome 除外。
  • 在没有 Play 商店或任何 Google 应用和服务的情况下构建设备,或者提供下载这些服务与应用的能力。

由于大量的用户对 Google 全家桶的依赖使得大部分手机都会默认安装 Play 商店(中国除外),也就是这个费用手机制造商是一定要付的(即使不捆绑商店,也要提供下载能力)。这部分钱显而易见要追加在消费者身上。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手机制造商不困帮 Google Play,去捆绑其他的商店或应用,那么他就会把这笔费用转接到「开发者」身上,他们是有钱的。这样下去,如果某天,你新买的 Android 手机,默认捆绑了四个不同的浏览器你也不要太吃惊。

**苹果为啥没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苹果能生产 iPhone ,iOS 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所以苹果存在「垄断竞争」。

可能适得其反的反垄断

这事和十年前欧盟对微软的裁决非常相似,当时导致了你在欧洲使用 Windows 系统时,弹出提示让你自由选择各种浏览器(当时 Windows 默认捆绑 IE),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变,同时这一事件间接导致了 IE 的没落和 Chrome 的兴起。

其实现在和当年最大的不同是「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 Chrome 都已经有强大的占有率」这事对他们的影响很小,对用户的影响反而是巨大的,用户体验的降低一定会促使更多的用户转向 iPhone 阵营,最终形成另一种「垄断」。

Read more

八小时听歌制

八小时听歌制

最近总是感到一种困惑:如何能够在当牛马的同时,找到一丝丝生活的快乐感?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无聊的生活循环,为日常带来一些新的活力和期待? 2004年,第一次接触到 Mp3 ,小小的方块,一百首歌,随时随地听歌。那时候我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是 唱跳 Rap 和打篮球,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一边打篮球一边听歌该有多幸福啊。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硬件限制不在了,当然我身上的硬件(老腰)也不敢打球了,无尽的工作中,迎来了快乐的「八小时听歌制」~~~先介绍我的设备,打造出一个高续航、无干扰(指的是不干扰别人)听歌环境。 最近流行这种夹耳式的真无线耳机,在 Bose 和 韶音之间犹豫了半天,趁着 618 入手了韶音的这款 OpenDots One,有点像女生的耳夹,小小一个夹在耳朵上,即避免了入耳带来的对耳道的伤害,同时还不耽误听到办公室里的八卦(主要是聊工作),这真是理想中的办公耳机。iPod Classic 也非常给力的没有电量焦虑,充一次电能用

By 王掌柜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今天北京的温度 34° 属于高温但还没有酷热,临时起意打算进行一次暴汗冒险。 打算围着公司近的一个小树林来上3公里,这样即锻炼了身体,又不用午休了,还能剩下些时间阅读和随便写写。 在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耳边放的是何伟(美国人)写的《江城》这本书。 江城 大概十年前就读过何伟的《寻路中国》,当时的阅读体验不错,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的所见所思都做了分享,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的变迁。这本《江城》记录了何伟在1996年作为和平队志愿者,在四川涪陵一所师范学院教英语的两年经历。 这种书有一个专门分类「纪实文学」,他不是小说,但是也有一些演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碰撞。从他的视角看去,中国人的面貌、思想、行为仿佛都是生动的画面在展示,让我重新思考我真实经历过的90年代。 这几天打算继续暴汗,还会持续把这本听下去(喜马拉雅有) 90年代的夏天 思维跳跃,让我回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夏天,这里的关键字是九十年代(当然来自何伟老师的《江城》)和夏天。夏天是因为我在小树林散布的时候,一种味道油然而生,说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一些感觉

By 王掌柜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是我尝试了近一年的小专栏,它的内容多来自我日常的间歇式日记积累的内容,最近审查 OmniFocus 才发现好久没更新了,趁着 Craft 新鲜劲还在,更新一波~~~ 阅读 最近集中阅读了《乔布斯传》到《成为乔布斯》,感悟颇多,一些碎片记录在笔记中,今天有机会正好也系统的总结一下,相关碎片笔记: * 乔布斯传笔记 * 成为乔布斯笔记 为什么「乔布斯传」值得反复阅读 我一直反感名人传记的阅读,主要有些传记打着名人的旗号出版,但是内容事实性不高,存在明显的杜撰成分,通常见了名人传记下意识的选择敬而远之。让我改变这一点的正是这本《乔布斯传》。 我其实很早(2004年)就知道 Apple 的 Mac 电脑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心中深深的刻下了「昂贵」的烙印,从不敢奢想自己能拥有一台 Mac,直到 2010年,这一年对我很重要。 10年自己由 C/S 转码到

By 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