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issues

2022 值得推荐的软件&服务推荐

稍微算了一下 2022 年竟有小半时间是「远程办公」在家里度过,疫情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样它也影响了我这一年的软件和服务使用,在2022年尾趁势分享几个个人觉得值得推荐的软件&服务。 CleanShot X CleanShot X 是 Mac 平台优秀的「截屏」软件,在提供「截屏功能」的基础上,围绕「截屏后」做了很多功夫,我最喜欢的几个功能列举如下。 功能1:快速截屏并编辑 使用快捷键截屏后,在屏幕左下角会显示每次截屏后的「缩略图」小窗口: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功能,每次截屏后,我都会在通过这个「小窗口」快速打开对图片进行二次编辑,编辑功能当然也是足够强大,标线、文字、箭头、裁剪、上传等功能比较全面。 功能2:对编辑后的图片进行「背景加工」 「背景加工」是最近新增功能,但是我却非常喜欢,特别是在写文章需要引用推文的时候,
11 min read

初识「无边记」

一直在等 Apple 发布「无边记」正式版,本来很期待它在 MacOS 上的表现,今天到手小试了一下,简单谈几点「第一印象」: * 无边记天生跨 Apple 平台,虽然不像 Excalidraw 那样真正跨平台,但是其同步功能让其在 Apple 平台拥有者无与伦比的体验。 * 无边记的富文本支持一流,视频/音频/图片/链接 等等,你都可以轻松拖拽。 * 论「随手」程度,在 MacOS 上不如 Excalidraw,毕竟 Excalidraw 三两下就可以完成「草拟图」,而用好「无边记」你还需要一个 iPad + Apple Pencil。
1 min read

Reader - 阅读器应该如何优雅的保存推文

这两天集中地在体验几款新产品,其中一款就是 Readwise [https://readwise.io/] 出品的「阅读器」 Reader [https://readwise.io/read] ,结合 Arc 浏览器 [https://arc.dev/],几乎看不出网页和原生 APP 之间的区别(实际使用体验上完全不输 Native)。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上班的时候我用 Readwise 保存了一个 Twitter 帖子,当时只是想着就存下来当做「稍后读」: 睡前打开 Reader 打算看看有哪些「稍后读」,怎么形容呢 ...,瞬间我就一个字「哇喔」: Reader [https://readwise.io/read] 贴心的存下来「推文」的全部内容(1-4部分),并且排版非常适合阅读,甚至包括了右侧的
2 min read

写代码只需要起个头

作为一个老码农,从自己刚入行的时候依靠随手整理的「代码 Tips」(当然存到文本文件),跨越到 Google  搜索代码,本以为这已经是「时代红利了」,结果后边又出现了 Stack Overflow [https://stackoverflow.com/] ,这次又以为自己还能吃上红利,结果一步跨入了「 AI 时代」。 朋友们,今天的程序员只需要问一下 ChatGP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hatGPT] 你想干什么,它就会给你一段代码(SQL、算法、接口设计),此时如果在加上 GitHub Copilot [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 ,甚至可以向「伍佰」老师一样,起个头就可以了... -------------------------------------------------------------------------------- 当然,以上纯吐槽,其实除了一线码农(
1 min read

我为什么放弃了 iPad Pro 作为生产力工具

自从 2015 年第一代 iPad Pro 我就是它的拥趸,一直到 iPad Pro 2018 款我都在主力使用,自从买了 M1 MacBook Air 之后 iPad Pro 就渐渐退出了我的视野。 为什么我不再选择 iPad Pro 作为生产力工具了呢?简单总结几个理由: * 论便携,M1 MBA 已经不输 iPad Pro,无论是重量还是颜值都能打。 * 论丝滑,M1 加持下,从草稿编辑,到图片素材,最后到输出成文(单指我平时写文章),Mac OS 下有着众多优秀的软件,带来丝滑般的体验。( CleanShot X [https://cleanshot.com]、Yoink [https://apps.
1 min read

逃往长毛象(Mastodon)不如逃往博客

大概从16年开始坚持写博客,从一开始的自建 WordPress 到使用成熟的博客平台(Typlog & Medium),到今天又换回了 WordPress,希望这次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博客和微博(特指 twitter 和 Mastodon),我一直也在疑惑,个人选择上喜欢在「博客」发表长篇大论,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产出太少」,有时候想发个牢骚,或随便两句,不知道去哪里发布。 受到李如一先生启发「逃往长毛象(Mastodon)不如逃往博客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2/12/08/marsedit-5/] 」,我也想在这里尝试发布稍微短篇幅的内容,敬请期待吧。 图片来自李如一老师的《逃往长毛象(Mastodon)不如逃往博客》当然,长篇大论还是要有的,特别是 Obsidian 系列,我会持续关注「笔记生产力」进行更新,
1 min read

Obsidian 综述 - 新 UI 新征程(v0.16 发布之际)

打算开一个新的系列「Obsidian 综述」,不同于「玩转 Obsidian」系列,「综述」更关注 Obsidian 的功能和插件的使用,而「玩转」系列更成体系,它们的区别: * 综述系列重点在「介绍」,针对 Obsidian 近期的新功能、新插件、新主题进行体验。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归纳。 * 玩转系列重点在「方法论」,是在吃透了「综述」内容之后,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v0.16 重磅更新 最近 Obsidian 重磅发布了 v0.16 ,当然目前还属于「内部预览」版,只有付费支持的用户才能体验,不过大家也不用着急,通常「公开版」也不会等太久。 最大的升级是「重新设计了 Obsidian 的界面」
13 min read

远程办公小记 - 01

又一次在家办公,这次打算给自己留一些机会,让一些微小的习惯养成,例如「早起阅读+写作」,例如「不吃晚饭」等。 之前有两次长时间在家办公的机会,都错过了建立习惯的机会,每次之后都会觉得还有下次。 之前看到一个油管视频,提到一个观念「许多时候那些微不足道的每天都做的小事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人生」,例如「坚持早起」,例如「早上冲个热水澡」... 视频作者用早上起床的几个习惯来说明这件事,他会每天定时起床(形成生物钟),睡前手机远离自己,醒来后快速清醒、起床、洗漱、健身、一杯咖啡、阅读。当着西习惯形成后,他就会形成下意识动作,大脑每天起床都不会做决策,这样坚持下来,不但每天很重试,还不会出现「明明起的很早,却毫无精神」的问题。 为什么有用呢?一方面我们形成习惯后,不用做决定,这会减少我们「大脑的精神内耗」。否则我们就要不停的想:要不要起床?要不要健身?吃点什么?要不要阅读?这一个个的决定会让我们起床之后一段时间非常疲惫。反而是当形成习惯之后,
2 min read

玩转 Obsidian 08:利用 Dataview 打造自动化 HomePage

在「玩转 Obsidian」系列的第一篇《玩转 Obsidian 01:打造知识循环利器》中就介绍过 Obsidian 是一款践行 Zettelkasten1 的笔记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笔记优先法则2」将知识「碎片化」和「原子化」,并遵循「知识循环3」将知识「组合」后进行输出。 在践行 Zettelkasten 的过程初期,由于我们的笔记数量较少,线索也比较单一,所谓知识管理也没遇到太大问题。例如有的人在用笔记学建筑,有人在学编程,也有人在学法律。总之在使用笔记时是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帮助我们整理和输出知识。但是当「笔记卡片」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知识「线索」变得比较杂之后,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1. 各种笔记种「线索太多」容易遗忘正在做的事情,例如未完成的摘要、写一半的博客、
31 min read

Subscribe to 闲者时间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email protected]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