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 第四章检视阅读
Summary
任何一本想要阅读的书,必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检视阅读」,并注意读出「速度感」,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方式1:通常指的是有系统的略读,大概1小时以内,通过阅读序言、目录、索引、出版商简介以及部分重点章节等方式,迅速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深入阅读。
方式2:粗浅的阅读一本书,不要试图弄懂每一个字句,从而整体架构上掌握一本书。哪怕只记住了 50% 甚至更少也好过未读,这是我们错过了太多好书的原因之一。
以下两种检视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需要同时运用的: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略读或粗读:目标是发现这本书是否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
一些步骤建议:
-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 (2)研究目录页:事实上许多作者是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设计「目录页」,非常值得花些时间去了解。
- 就算是小说目录页有时候也会花些心思:譬如写作《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时候,弥尔顿(John Milton)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标题,或他所称的“要旨”(arguments)。吉朋(Edward Gibbon)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 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 分析性纲要。
-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 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和作者等。
- (4)如果有出版商的介绍,请仔细阅读。
- 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 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 该被忽视。
-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 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 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第一种检视阅读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许多时候左翻翻右翻翻,大概看看封页和简介就决定要不要买或要不要继续阅读,而这种方法很多时候并不奏效(买过许多垃圾书为例),使用这种方法「检视阅读」,就会更加有效并能遵循作者的思路找到感觉(是否值得阅读)。
侦探式阅读
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思想的线索。
真正的阅读层次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我们通常抱有希望能通过阅读一本很难的书得到提升,往往在阅读几个章节后开始后悔,并且泄气。通常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这有一个解决方案: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第一遍,只读你能读懂的地方,不要被某些暂时不能理解的段落所困住,哪怕就真的只读了一遍,掌握了50%甚至更少,都比没有读过这本书强。
粗读一本书和我们收到的教导是相违背的,我们总是被教导读一本书就要搞懂其中那些难点,搞懂作者的注释和弦外之音等等,而这是我们成年以后很难能够顺利阅读一本「国富论」最大的障碍。
阅读的速度
一个掌握了「检视阅读」的人,两个方式都要快速的阅读。无论这本书多长多困难,都可以很快的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不同的书应用不同的速度:
- 有些书连略读都不值得。
- 有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可以了。
- 有少数书需要用很慢的速度来读,才能完全理解。
逗留与倒退
没经过训练的人,通常在阅读的时候会出现「逗留」和「倒退」的现象,导致阅读的速度变慢。好消息是通过简单的训练大部分人都可以解决逗留和倒退现象。
速读与理解力
但是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如果大家对“理解力”并没有误 解的话。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
速读并不解决「理解力的提升」这个问题,这本书强调,不经过比较阅读是无法提升理解力的。
读书的速度
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想到自己想得到什么?根据这个目标来决定读书的速度。错误的方法只会浪费时间。
阅读与速度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摘要
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 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 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阅读一本书的必经步骤
粗读或略读应该是阅读一本书的「必经步骤」,尤其是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值不值得细心阅读时。就算是需要仔细阅读的书也值得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有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