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十岁,它成功了吗

iPad 十岁,它成功了吗

自2010 年 1 月 27 日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的沙发上摆弄第一台 iPad起到今天 iPad 已经十岁了,如今 iPad 已经是世界上销量最高的「平板电脑」没有之一,这两天各大科技媒体也在各种总结 iPad 十年,作为科技博主同时也是 iPad 忠实粉丝的我来说,今天也想跟大家好好聊聊我眼中的 iPad。

初识 iPad

2010 年那还会儿我手里的最炫酷我也最喜欢的电子设备是 Kindle 2 代1,和现在的 Kinde 不同的是它自带一块全键盘,两边都有物理翻页按钮,左下角还有方向键,方便你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操作点击长连接,没错这款 Kindle 自带全球免费的 2G 网络,国内由中国联通提供服务,Amazon 不收取流量费,换句话说「流量 Amazon 包了」,那时候经常用它上新浪网看新闻,当然 Amazon 的初衷是让大家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很方便的买书下载电子书,不过免这方面后来也被很多中国奸商钻了空子,把芯片拆出来当无线路由这种事都干了出来。这里不多展开了,有时间再和大家聊聊我和电子书的故事。总之那时候对于一个喜爱科技喜欢看书的我来说, Kindle 2 就是我手里最靓的仔。

这一切直到 iPad 的出现,当看到乔布斯随意的坐在在沙发上把玩 iPad ,打开 iBooks 2一个拟物化的「书架」瞬间展示在眼前,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随手点开一本,这本书就像被施了魔法,由小变大呈现在面前,最妙的是你能像真的看书那样用手指翻页,翻到一半你还能看到纸张透过来的文字,这种感觉非常真实,在那个年代,第一次看到这种按照乔布斯的说法「科技和人文的结合」后,我被彻底征服,没想到这么科幻的东西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甚至有机会用上,那种心情简直无与伦比了。

巧合的是,当时发布会上用来引出 iBooks 发布的正是 Amazon 发布的 Kindle 2 (视频中 45:34 提及),正是当时我手里的那台。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发布会时的一些片段,注意从 47:15 起演示 iBook Demo ,那个打动无数人的片段。

视频的画面从此在我心里种下种子,第一时间就出了自己手里的 Kindle 2 (大概 2000 元),花了 4800 元购入了第一代 iPad ,从此成为了一名「果粉」。

一年后我意识到看书还是得用 Kindle ,iPad 娱乐属性太强,非常容易被打断,后来又入了 Kindle 3,再往后就是关于「电子书」的故事了,以后有时间再聊。

iPad 从不被看好到销量明星

iPad 发布之初并不是明星级产品,网上充斥着大量批评的声音,基本都在拿 iPad 和「上网本」3 作比较,认为 iPad 完全没有生产力,不过是大一号的 iPhone等等。

著名的科技评论作者 Steven Sinofsky的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iPad: A Perspective from the Windows Team》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iPad 发布之初,大家(主要是 Windows 团队)对 iPad 发布的一些看法,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从星际迷航里就看到平板电脑该有的样子了,微软从 Tablet PC 的 WinPad 开始,已经研究了 10 年,着迷于 Win32 和 Pen 的组合,不看好 IPad。
iPhone 的成功(140 万应用以及 3 亿下载量)使得微软不得对苹果视而不见,传说中 Apple 要做「上网本」,无数的传言都指向一个更轻便的 Mac 笔记本,最后竟然发布的是大号的 iPhone?
人们一直在寻找 Apple 对上网本的「答卷」是什么?4我们本来担心更便宜的 Mac ,没想到发布的是一个大号的 iPhone,那还有什么担心的.
没有手写笔,没有键盘,如何高效?PC 的成功使人们习惯了依赖键盘和鼠标进行输入。

为什么恶评如潮

其实对 iPad 发布批评最多的恰恰就是一批科技资深人士,他们对科技产品如痴如醉,对 Apple 公司充满敬仰,对科技未来无比向往。他们也是最愿意发出「声音」的一批人,他们在各种媒体,Twitter ,Facebook 等地方宣扬自己的观点:

他们希望的 iPad 是一款更轻便的,可以替代 Mac 的,可以秒杀当时市面上所有上网本的「便携生产力工具」。而作为大号 iPhone 的 iPad ,没有笔,没有键盘,不能插入优盘,不能文件管理,不能作图,不能写代码,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失败的科技产品。

我认为这些观点在当时都是错误的把 iPad 当做了生产力工具,也就是「内容生产平台」。但是最终市场再次印证了乔布斯对 iPad 的定位是对的,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的演示和过后的宣传都可以看出他对 iPad 的定位是「内容消费平台」,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乔布斯自己随手拿起 iPad,坐在沙发山给大家演示,用 iPad 看书、播视频、上网冲浪、玩游戏,这些都是典型的「内容消费」场景。

其实我们单看那些购买 iPad 的用户,绝大多数人都把 iPad  当做一个「内容消费平台」,他们用 iPad 不写文章,不是编辑图片也不编辑视频,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喜欢在较大的屏幕上看电影,追剧,玩游戏的普通人而已,恰恰他们才是 iPad 的消费主力军,绝对的购买力。

理性看待 iPad

iPad 自 2010 年发布以来,已经在各种尺寸和功能间做了各种平衡取舍,随着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 iPad、iPad Air、iPad mini、iPad Pro 四大阵营,在功能和实用性上都有所区分,用户总是能选出适合自己的 iPad ,如果这方面你还有疑惑推荐大家阅读「果核Group」发表的一篇文章《​iPad 终极选购指南 2019 —— 双十一特刊》。

十年的时间,iPad 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现在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好的平板,看起来 iPad 已经非常成功了,它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使用习惯,成了大家娱乐消费的必备品。

在 iPad 发布十年到来之际,又迎来了一波大家对 iPad 的讨论,其中不乏批评和表扬,其中著名科技博主 John Gruber 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

iPad 很伟大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世界

John Gruber 在他的文章《The iPad Awkwardly Turns 10》中对比了 iPad 十年和 Mac 十年。他认为 iPad 虽然很成功了,但是跟 Mac 的第一个十年比,iPad 对世界带来的改变很小。

  • Mac 对世界来说是一场革命,1984 年的时候几乎没有画家或者插画师用电脑,1994 年的时候,插画师和画家非常流行在 Mac 上创作,包括音乐学家也是如此。
  • Mac于1984年交付时,开发人员不得不使用Lisa为其编写应用程序,iPad于2010年交付时,开发人员必须使用Mac为其编写应用程序。
  • 1986年末,Apple发行了MPW,该MPW允许Mac软件在Mac上编写。2020年,开发人员必须使用Mac才能为iPad编写应用程序。
  • Mac 改变了世界,iPhone 改变了世界,而 iPad 没有改变世界

重要的不是它不能做什么,而是它做到了什么

同样作为著名科技评论人,Walt Mossberg 在 Twitter 上对 iPad 发布十周年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和赞许

Pad 没有替代笔记本电脑,但是 iPad 替代了笔记本电脑大部分能做的事,我每天都用 iPad 阅读,写文章,大大减少了笔记本的使用时间。
人们关注 iPad 销量几年前达到峰值的事实。但是他们却忘记了:-iPad 的销售比 iPhone 的销售增长更快 - 可能已经售出超过 3 亿台 iPad - 按年收入计算,如果 iPad 是一家公司,则将跻身《财富》 500 强。

Walt Mossberg 可以说是老牌评论员了,早在 2010 年他就发布了第一篇 iPad 的评论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Apple iPad Review: Laptop Killer? Pretty Close 》。

个人非常喜欢 Walt Mossberg 的观点,重要的不是它不能做什么,而是它做到了什么。其实像 iPad 这样成功的产品它已经对每个拥有他的人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非常自由的使用 iPad 在你的房间或者卧室甚至沙发上进行娱乐消费,同时你也可以在你的 Office 和书桌上进行轻度办公,甚至旅行的时候都不用带着电脑,一台 iPad Pro 既能兼顾生产力又能解决娱乐需求。

Apple 对 iPad 的定位在早起就比较清晰,它就是一台在移动平台各方面都提供卓越体验的产品,这里的卓越体验即内容创造、内容消费、便携性。

Apple 的移动战略布局

iPad 虽有不足,未来可期

从数据上看 iPad 成功了,作为一款「内容消费平台」它是成功的。知名数据分析机构IDC公布了2019全年平板电脑在全球市场的销售统计数据,苹果的iPad在市场不看好的这一年销量高达4990万部,同比增长了15.2%,占据了平板市场34.6%的市场份额,荣登销量榜首。查看原文>>

DraggedImage

作为「内容生产平台」iPad 还不够成功,它依然还有许多路要走,不够开放的系统和复杂的设计,以及开发者只聚焦 iOS 平台,都让 iPad  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 Apple 的各种举措中看到它的野心( iPad OS 的独立发布,平衡 iPad 各版本之间的差别等举措)。对于 iPad 的未来,我依然充满希望,期待在下个十年,继续享受 iPad  带来的便利。

诚然它有许多不足,但是未来依然可期!

历代 Kindle 介绍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 Apple 官网当时的 iBooks 简介

上网本

当时的年代上网本席卷全球,全球出货量超过 4800 万台。

Read more

最好的纠结和最佳的选择

最好的纠结和最佳的选择

喜欢这种打破信息茧房的内容,趁着十一假期,收拾自己的阅读器,发现了一个网页「Blogging Platforms」,介绍了很多 Blog 托管平台,顺便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个人 Blog,刚刚阅读了这篇《Why I'm Ditching the "Best" Things for the Right Things — Quiet Habits | 为什么我要放弃「最佳」选择,追求真正合适的东西》,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摘抄: * 在我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生活中,我几乎对寻找“最佳”事物产生了痴迷。无论是最好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相机,还是笔、笔记本、博客网站和应用程序,种类繁多。 * 在某些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但并不总是如此。如果最好的选择总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市场上会有这么多品牌、企业、应用和服务,它们宣传的内容相似,却都声称自己是最好的呢?

By 王掌柜
逸周闲谈 - 探索孤独的智者与奇幻世界的魅力

逸周闲谈 - 探索孤独的智者与奇幻世界的魅力

本期《逸周闲谈》分享了重读《黑客与画家》和《霍比特人:插图详注版》的心得,探讨了孤独作为成长的一部分以及托尔金创作的真实感。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如何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个人经历和阅读体会,探讨独立思考的价值和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邀请读者共同探索知识与人生的深层意义。

By 王掌柜
生命中的再见与再也不见

生命中的再见与再也不见

生命中的许多人,再见之后就是再也不见。 早上出门前无意中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手机去邻居家找假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只听见视频中妈妈说:孩子,他已经回去了,只能来年在玩了(大家都懂得,只有过年才回家)。视频中的孩子失望的眼神,手里拿着好不容易从爸妈那里给的手机(打算加小伙伴的微信)...... 可以想象,明年能否再见到小伙伴都是未知数,因为他们都还是孩子,他们的见面完全在大人的意愿,而大人肯定不会把他们的见面当作最高优先级安排。 在我们的生命中许多时候,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即使是小孩子,该告别的时候也应好好告别 小时候每年暑假,我常去大姑家玩,因为大姑家有一个侄子和侄女,我可以和他们玩到一块。大概是五年级,我去大姑家过暑假,认识了一个一般大的小伙伴,名字我已经忘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把我领到他家,看床底下有很多零钱,他主动拿出来一些钱请我去小卖部(我虽然城里来的那会儿也没零钱),我们聊得什么,玩的什么我都已经忘了,只记得那个夏天很开心,每天都不想回家。 暑假好像结束的非常突然,完全没有印象怎么回城的。小孩子的伤感是非常快的,没几天就忘了这个小伙伴。第二年暑假,再去

By 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