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感悟的感悟 | 自由工作者是什么

未来工作感悟的感悟 | 自由工作者是什么

《未来的工作 - 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这本书确切地说我并没有阅读,是的我没读,原因很简单,一位友人通读之后跟我讲了他的感悟,之所以我感觉自己不用读这本书是因为友人说这本书可能是为了好卖所以翻译的不准确,更确切的译名应为《引领工作》。

那么今天就针对友人的感悟写的一篇「感悟之感悟」,先明确以下主题,今天主要聊以下许多人神往的「自由工作」。

我眼中的自由工作者

「自由工作」早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了,只要你注意观察,周围总是有许多自由工作者,这事之所以看起不陌生,是因为人们大多数对自由工作者的定义是「不用坐班打卡且不是做生意的人」。这里包括网络小说作者、电竞玩家、IT 从业者(接私活的)等。总之,这些人都是和坐班不沾边,他们所做的事基本上只需要自己就能完成,这些人的工作中,不太需要格局、迎合、站队等传统工作的 social ladder

自由工作在国外其实比较盛行,我在 medium 上看到了许多美帝那边的「自由工作者」他们有许多人乐意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会跟大家分析如何开展自由工作,并且如何推销自己。看了这些文章,感觉我们和美帝完全是两种思路呀,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动选择了 Hard 模式

中美两国的发展路线和演化不在本次讨论范围,简单说我的观点,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包括文化等,两国都是互相交融的状态,可以说你借鉴我,我借鉴你。基于此,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自由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 有一技之长:
    简单说你要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对于这个本领我的定义是「这是一项需要常年积累和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持续不断的在次技能上的投入,使自己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2. 有持续学习能力:
    无论「一技之长」有多长,在现在社会都要能够迅速被更新和升级,这和这个社会的增速是相关的。所以「持续的学习能力」会是一项必备技能。
  3.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是一项「软技能」,之所以单独拎出来,是因为有许多人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技能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敏锐的判断力」有非常大的作用。获取这个技能的方法无非是「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

我们应该如何独善其身

在现今社会,想要获得极大财富,「自由工作」不是一个好选择,回归到传统的工作模式才是正途,什么人适合「自由工作」,而我们又如何选择呢?

我认为,那些不善于「借力」的人,可以尝试「自由工作」模式。这样就不会在为 social ladder 使劲,偏安一偶,独善其身,自得其乐。

上边提到的「自由工作者」的素质是我比较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其优先级 1>3>2 ,也就是 1 和 3 是「充分且必要条件」,2 是「必要条件」。所以作为「不会借力」这一派的成员,我给自己未来的定位就是:

  • 巩固「一技之长」,可参考「一万小时理论」等。
  • 锻炼「独立思考」,坚持写作和播客,吸收+消化+输出。
  • 保持「持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定期总结和输出。

总结

我记得写过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冰与火之歌》中小恶魔说过一句话(大意):

不阅读的人,他只活了一个人的一生,喜欢阅读的人,能够活许多人的一生。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工作 - 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还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因为里边有作者总结的经验和思考,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你读了就会有收获,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推荐大家购买并阅读,并且产生自己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要有所改变,他们相辅相成,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也一直为此想法改变和努力,希望你也如此。

Read more

八小时听歌制

八小时听歌制

最近总是感到一种困惑:如何能够在当牛马的同时,找到一丝丝生活的快乐感?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无聊的生活循环,为日常带来一些新的活力和期待? 2004年,第一次接触到 Mp3 ,小小的方块,一百首歌,随时随地听歌。那时候我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是 唱跳 Rap 和打篮球,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一边打篮球一边听歌该有多幸福啊。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硬件限制不在了,当然我身上的硬件(老腰)也不敢打球了,无尽的工作中,迎来了快乐的「八小时听歌制」~~~先介绍我的设备,打造出一个高续航、无干扰(指的是不干扰别人)听歌环境。 最近流行这种夹耳式的真无线耳机,在 Bose 和 韶音之间犹豫了半天,趁着 618 入手了韶音的这款 OpenDots One,有点像女生的耳夹,小小一个夹在耳朵上,即避免了入耳带来的对耳道的伤害,同时还不耽误听到办公室里的八卦(主要是聊工作),这真是理想中的办公耳机。iPod Classic 也非常给力的没有电量焦虑,充一次电能用

By 王掌柜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午休暴汗以及90年代夏天的回忆与思考

今天北京的温度 34° 属于高温但还没有酷热,临时起意打算进行一次暴汗冒险。 打算围着公司近的一个小树林来上3公里,这样即锻炼了身体,又不用午休了,还能剩下些时间阅读和随便写写。 在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耳边放的是何伟(美国人)写的《江城》这本书。 江城 大概十年前就读过何伟的《寻路中国》,当时的阅读体验不错,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旅行的所见所思都做了分享,能够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的变迁。这本《江城》记录了何伟在1996年作为和平队志愿者,在四川涪陵一所师范学院教英语的两年经历。 这种书有一个专门分类「纪实文学」,他不是小说,但是也有一些演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碰撞。从他的视角看去,中国人的面貌、思想、行为仿佛都是生动的画面在展示,让我重新思考我真实经历过的90年代。 这几天打算继续暴汗,还会持续把这本听下去(喜马拉雅有) 90年代的夏天 思维跳跃,让我回想起了九十年代的夏天,这里的关键字是九十年代(当然来自何伟老师的《江城》)和夏天。夏天是因为我在小树林散布的时候,一种味道油然而生,说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一些感觉

By 王掌柜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 - 乔布斯传的启示与我的数码生活

逸周闲谈是我尝试了近一年的小专栏,它的内容多来自我日常的间歇式日记积累的内容,最近审查 OmniFocus 才发现好久没更新了,趁着 Craft 新鲜劲还在,更新一波~~~ 阅读 最近集中阅读了《乔布斯传》到《成为乔布斯》,感悟颇多,一些碎片记录在笔记中,今天有机会正好也系统的总结一下,相关碎片笔记: * 乔布斯传笔记 * 成为乔布斯笔记 为什么「乔布斯传」值得反复阅读 我一直反感名人传记的阅读,主要有些传记打着名人的旗号出版,但是内容事实性不高,存在明显的杜撰成分,通常见了名人传记下意识的选择敬而远之。让我改变这一点的正是这本《乔布斯传》。 我其实很早(2004年)就知道 Apple 的 Mac 电脑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心中深深的刻下了「昂贵」的烙印,从不敢奢想自己能拥有一台 Mac,直到 2010年,这一年对我很重要。 10年自己由 C/S 转码到

By 王掌柜